新油耗法规下的企业应对策略
2017-5-17 14:25    来源:东方网汽车频道综合
 
  许艳华:请问大场升先生,下一步日本政府在整个引导油耗,包括降低二氧化碳方面政策的走向是什么?
 
  大场升:我刚才确实是讲了几个不同的支柱,其中包括第二个,也就是我们的驾驶员行为是其中一个。我们专门和政府的环境部有密切的合作,主要是希望能够促进大家的这种习惯提升。经常我们都会去举办和参与一些活动,同时也希望能够在这种公共宣传方面做很多的工作。我们是有一些小的动画片的视频,这些视频我们把它提供给年轻一代的观众,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和优2看这些视频,我想政府在这方面也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 
  我们知道这个肯定要一步一步来做,但是基本上来讲,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我们要有更加专业的驾驶员他们的参与。比如说有一些驾驶员他们是驾驶专业车辆的,比如说卡车,我们就和日本的卡车驾驶员协会有密切的合作,来推荐给他们一些驾驶的做法。比如我们会首先推荐给这些卡车车队的经理,我想这个项目是一个免费的公共教育的项目,我们管它叫做铅笔和钢笔。第一步是我们的驾驶员会写下来他们什么时候去加油,然后在进行了驾驶之后,我们的经理会去检查他的加油情况,并且给予反馈。如果说驾驶员他节油的结果比较好的话,会获得一些津贴作为奖励。所以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。
 
  接下来的一步我们会关注普通的驾驶员怎么样去接受我们的信息,我们非常关注,特别是还有像年轻人的一代,我们是进行了很多的调研,年轻的一代他们是更加容易去接受这些信息,所以对于比较不容易去改变驾驶习惯的,可能上一代我们会给予他们一些建议,我们管它叫做10个建议。所以我想它应该会带来未来的一些成果。
 
  许艳华: 贺子龙先生,开发节油技术、减排的技术,是需要增加成本的,用户会买单吗?
 
  贺子龙: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,我觉得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做出它本身的特色的话,我觉得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。而且企业也自身要去消化成本。怎么降?第一个,技术要通用化,比方说我们的发动机,我们尽可能用同样的技术方案。第二平台化,我们还要考虑平台化,尽量从内部去消解我们的成本,这样给客户展现出来的成本增加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。
 
  许艳华:詹院长,我们现在挑战是差不多每年乘用车的车重全国口径平均涨20几公斤,这个趋势其实非常不好。像我们这样的国家,我们这么多人口,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很充沛,也是很匮乏的。如果我们的保有量现在大概接近2个亿了,将来有人峰值大概在4个亿,甚至更高。我们从可持续角度来讲,实际上车企有责任引导像节约化、小型化方向引导。所以你刚才讲需求就这样,我就能满足需求,我还是有点不同的意见。其实需求也是车企引导出来的,比如说SUV,SUV是中国的特色,其实我觉得长城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引导,引导的结果大家当然是用SUV,我们还有没有引导绿色的使用车,这样的方面你有什么考虑呢?因为我们一直在呼吁小型的化的问题,车企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?
 
  詹樟松:你的问题提的非常好,说的也非常正确,全球来说,北美不算了,欧洲就是非常小型化的,它就是整个车,确确实实,包括车的小型化各方面,所以说不单单是咱们强调动力,或者油耗等等,整个车都是更加的环保。但是在国内,我们也在探讨这个问题,但是好像这个市场的实际情况跟这个相反,我觉得车企包括一个行业,政府还是要努力在这方面的引导。但是可以看到,就是说它还有个过程,比如说就包括用户一样的他,他刚开始前十年十几年的,他有个车就不错了,接下来车漂亮不漂亮,再接下来他考虑我开起来的感觉了。用户对车的认识慢慢也在提升,所以我觉得到最终这个过程之后,他会越来越理性,也会考虑这方面。当然技术上,企业除了引导之外,跟政府一起协同,技术上也在努力。比如我虽然现在市场用户要求大、舒服,整体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个过程。现在给我的感觉,现在特别关注动力总成。动力总成有个问题,他说不行,车要给我换,我说的例子,消费者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在增力,慢慢的会减力。
 
  许艳华:最后一个问题提给王总,你刚才一再说你混合动力和电动车,我觉得这个车不用掰,这东西肯定是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共存的,不可能一夜之间都电动化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传统车怎么降油耗的问题,混合动力这个应该说是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的?4升、5升阶段,5升油耗阶段,我觉得到4升一定要努力。你现在的问题是成本问题,其实技术问题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,没有政策的支持,怎么在现有的框架下能降成本?这是我认为你的挑战。
 
  王彦斌:的确是这样,我们现在面临着,包括我们的用户,和其他潜在的用户,的确是成本的问题。我们现在也有几方面,第一方面我们已经在佛山建了一个我们量产的基地,30万的产能。有了这个量,我们客户有了平台,我们也是通过量的拉动,因为一个产品它的经济规模要10万到15万,我们达到这个规模的话,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我们的计划,我们的成本在逐渐下降。包括我们的供应商,我们也在寻找更成熟,更好的供应商,我们在日本有研究院,我们也在日本丰富的混合动力的资源和供应链,打造我们中国混合动力的平台,把成本降下来。在未来两三年,我们会把成本降到整车用户能够接受的程度,这也是我们的目标。
 
  提问:我想问一下江淮的贺院长,您刚才提到的江淮的油耗目标里面,实现了2035年的目标。我想知道您的CAFE值算上电动车的CAFE值吗?算的比例是多少?
 
  贺子龙:必须要算,我们江淮现在主要还是靠纯电动,国家目前到2020年阶段电动车单车的油耗还是按零来算的,这个值一下被拉得很低。我们还要做其他的准备,包括电动车本身政策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,未来会按油来算,我们还是要在传统的技术,包括混合动力的基础上也要做好,要下真功夫。
 
  提问:你刚刚说2020年按30%的电动占比来算,得出3.8的量对吗?
 
  贺子龙:对。
 
  提问:长安的领导跟我们的江淮领导提到了48V产品的重要性,我想是不是请你们描述一下48V产品未来生命段的周期,2020到2030大约范围之内。因为我们知道博世刚刚把这块业务卖给了中国的企业,不同角度,不同时间段大家看法不一样。
 
  王彦斌:我个人认为要多个因素的结合,48V无非也就是HEV、PHEV弱一点,基本实现PHEV的助力、自动回收,启停这些功能。在当前尽量少用点电池,电机也不是那么复杂。所以它的优势就是说,它达到了比较高的性价比的节能减排的要求。所以说你满足这个市场,比如说用户觉得你48V,你各个方面技术OK的话,具体的车上,自动回收过大,一踩们用户马上感觉刹车有问题,客户不接受。节能减排带来的效果有很大的空间,再往上一步无非把48V扩大,人家的成本下降了,你这方面就是优势了。这是市场变化的过程,我个人认为,在目前,包括电池扩展,我觉得在国内还是在比较长的,具体的年数我不好说,我觉得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还是具有很好的空间。因为我们毕竟来讲,刚才许处问到贺主任,一颗二氧化碳、10%的油耗降低付出多少钱,这就是企业的衡量,我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案和产品既满足市场的需求,又满足法规的要求,是一种手段。不管什么新技术,必须要满足客户需求,必须综合分析量化,所以我觉得还是有需求的。
优秀经销商